知识产权信息化网(IPWOM)提供专利检索系统、专利下载软件、商标管理系统等产品及专利统计分析等服务
Rate this Content 0 投票

 

 

任东民:如何在IT规划中引入企业架构(EA)

作者:刘继承 来源:CIO时代网

摘要: 本文就是我们系列访谈的第七篇,我们有幸采访了金蝶软件(中国)有限公司咨询事业部IT规划咨询总监任东民先生,请他来向您介绍他对企业架构的理解。

关键词: 企业架构EAIT规划

为推动企业架构(EA)理论在中国传播,CIO时代网特别开设了企业架构的专门频道(http://www.ciotimes.com/ea/),并计划访谈业内的专家、顾问,请他们来向您讲解到底什么是企业架构?企业架构能为企业带来什么?本文就是我们系列访谈的第七篇,我们有幸采访了金蝶软件(中国)有限公司咨询事业部IT规划咨询总监任东民先生,请他来向您介绍他对企业架构的理解。下面就是本次访谈的内容。

记者: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向别人说明到底什么是企业架构(EA)?

任东民:企业架构(Enterprise Architecture)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,只有溯本求源才能准确理解。架构(Architecture)原本是建筑学术语,指建筑学、建筑设计。由于软件设计与建筑设计有很大的相似性,架构的概念被引入软件领域,指软件体系结构、总体架构。

此处所说的企业(Enterprise)并非仅是指公司,而是引申为广义的各种类型的组织机构。

因此,企业架构可概括为"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总体蓝图",是以"信息技术必须支撑业务发展"为基本出发点,采用结构化、直观化的方法,从宏观和整体角度描绘中长期(3~5年)的信息化远景目标。

与建筑学科进行类比,更容易理解企业架构的概念。比如,房地产商开发一个小区,一定是先有小区效果图和总平面图,在被认可和批准后,然后才会有给承包商的建筑施工图,给购房者的销售户型图。企业架构类似于小区效果图和总平面图,要讲清楚的是地理位置、总体布局和景观特色,以及建什么楼、修什么路等相对宏观的事情,不会一下子就讲到用什么建筑结构、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等相对微观的层面。这体现了规划的重要性,对建筑行业和信息化领域道理都是相通的。

建筑学科是最为成熟的工程学科之一,由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,产生了从规划、设计到施工的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。而软件学科只有几十年历史,还远不够成熟,专业化分工还在逐步明晰之中,依然严重缺失规划这个环节。企业架构的产生就是来源这样的历史背景。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驱动下,企业的组织机构、管控体系、运作流程等日益庞大和复杂,对信息化的期望和要求也日益升级和扩张。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单个应用系统的开发,而是从战略出发所衍生出的牵涉一系列应用系统的中长期、全局性信息化建设。过去在单个应用系统开发中产生的软件工程方法,已经越来越显现其局限性,这催生了企业工程、企业架构等新兴理论和实践的发展。

我认为,企业架构主要说明三个关系:一个是业务和IT的关系,另一个是现在和长远的关系,还有一个是复杂和简单的关系。

第一,"业务驱动IT,IT支撑业务"是信息化的一个基本原则。但事实上,很多时候IT是跟不上业务发展要求的。因此,企业架构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持IT与业务的动态一致性,应用系统开发周期都很长,这就要求有前瞻性和计划性,能够事先预测未来业务发展对IT的要求,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及时到位。

第二,"从现状向目标逐步迁移"也是信息化的一个基本规律,必须弄清楚"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"。现状很多时候是混沌的,缺乏规划的,但目标必须是清晰的、有规划的。因此,企业架构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目标的精确描述,使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共同理解,才能对目标达成共识。

第三,对大多数人而言,业务和IT都太复杂了,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。我们一定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,这需要一种系统化、条理性的方法,这是企业架构的第三个作用。企业架构的核心方法就是建立框架(Framework),只描述核心的、主要的、关键的东西,附属的、次要的、无关痛痒的东西都要剔除出去。

记者:现在有说法认为企业架构包括业务架构、数据架构、应用架构、技术架构几部分,您的观点如何?

任东民:最早提出企业架构概念的META Group认为,企业架构包括BAIT四大部分,也就是业务架构(Business)、应用架构(Application)、信息架构(Information)、和技术架构(Technology),这已经被大家所公认。但是,我认为IT治理应该加进来,还应该有治理架构(Governance),这就形成"4+1"的企业架构框架(EAF),主要原因IT治理近年来得到广泛认可,随着ITIL和COBIT的推广,信息化管控越来越成为企业内的一个专业职能。

记者:我们发现不同的专家对企业架构的解读有相当大的差别,您怎样看这一点?

任东民:我觉得理解不一样有以下几个原因:

第一,不同专家对企业架构的作用定位认识不同。

有人认为企业架构是一个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,用于部署近期的信息化建设;有人认为企业架构是一个信息化基本法规,用于指导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。我认为,参照美国联邦政府对FEAF的定位,企业架构定位在信息化基本法规比较恰当,必须维护中长期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。建立企业架构的过程,实际上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立法过程。必须有专门机构负责企业架构的宣贯解释和定期修订,制定年度计划和开展绩效评估必须以企业架构为依据。

第二,不同专家对企业架构是过程还是结果认识不同。

企业架构到底是一个结果还是一个过程,也有不同看法。有人认为企业架构只描述目标就可以了,也就是说清楚信息化目标的总体蓝图。但是,在这个总体蓝图中,应该描述哪些内容也有不同看法。还有人认为应该把过程也加进来,也就是还要说清楚达成信息化目标的行动计划。我认为,企业架构既包括过程,也包括结果,结果比过程更重要一些。但是,对信息化目标的描述方法还没有统一说法,这就造成企业架构框架(EAF)百家争鸣的现状。

总体上来看,描述一个复杂系统,有层次布局图(Layout)和拓扑关系图(Topology)两种方法。刚才说的"4+1"企业架构框架,还有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,都是层次布局图。层次布局图只能说明分哪些层级,每层里有哪些模块,但是上下层级之间的关系、层级内部模块之间的关系,就说的不是很清楚了。显然,拓扑关系图适合描述复杂系统,说清楚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,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,系统与环境是什么关系,这比层次布局图更进一步,这就与流程有关系了。

企业架构框架的理论基础有两个来源,一个是以企业建模为代表的CIM-OSA、GREAM、PERA、IDEF、ARIS、等,另一个是以Zachman框架为代表的FEAF、DoDAF、TOGAF、E2AF、IAF等,其中FAEF在政府中应用较广,TOGAF在企业中应用较广,一些研究咨询机构也提出自己的企业架构框架并用于IT咨询中。

第三,不同专家对企业架构的应用深度认识不同。

有人认为到概念级就够了,也就是说清楚蓝图里有什么(What);也有人认为要到逻辑级,还要说明用什么做(With What);甚至有人认为要到物理级,还要说明如何去做(How)。我认为企业架构应该定位在概念级,最多到逻辑级就足够了,因为企业架构是在规划层面看问题,看得是偏宏观、偏远期的目标,不可能那么具体、细致。

我比较认可Meta Group的经典定义,即企业架构是一个自顶向下、业务战略驱动的过程,它整合了并行的、内在的、一致的业务架构、信息架构和技术架构的开发,也就是企业解决方案架构(EBA、EIA、ETA和ESA)。

记者:企业架构和企业建模是什么关系?企业架构与软件架构是什么关系?

任东民:企业架构和企业建模的描述对象是基本一致的,都是对信息化目标中业务与IT之间关系的描述。我认为企业架构主要是政府、企业里作为业主方的人在谈,大多与IT规划和顶层设计有关。企业建模主要是研究机构、软件公司里作为承包方的人在谈,大多与CIMS、ERP系统设计有关。剔除一些个性化成份,两者重合度很高。但是,两者之间没有很好沟通,各说各的。

从狭义来说,软件架构主要对应企业架构中的应用架构部分。从广义来说,软件架构是指一个具体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,也可以分解为BAIT四个层次。企业架构体现的是全局,是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;软件架构体现的是局部,是应用系统内部的结构。

记者:企业架构(EA)到底有什么用?到底能解决什么样的信息化难题?

任东民:我认为使用企业架构的主体不同,企业架构就有不同的作用。主要有两类使用主体,企业和IT咨询机构。对于企业而言,我认为看待企业架构最高角度就是立法的高度。制定企业架构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化规划的立法过程,作为规划是有法律效力的。将来的IT投资决策应该按照企业架构规定的内容来进行,没有出现在信息化总体蓝图中的IT系统都是不能批准的,一定要维护企业架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。如果业务或者IT有了重大变化,首先要修订企业架构,然后再根据企业架构来制定IT项目投资计划。因此,企业架构对于评估IT投资与业务方向的一致性、对于在项目实施中控制风险、在系统上线后评估建设绩效,都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。对于IT咨询机构而言,我认为企业架构可以作为IT规划方法论的核心框架,对于指导IT规划项目的交付,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原文链接